第三章 1.农业

地理必修二系列

地理问题及解答
高中
地理
作者

Sanlimi

发布于

2022年12月12日

1. ★★★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4,社会9)

  • 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 社会: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机械化水平、政策、饮食习惯、种植历史、工业基础、土地价格

2.农业的特点(3)

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3.农业的实质(1)农业发展体现的思想(2)

  • 实质:决策者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 思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4. 气候要素中的六个小要素

热量、降水、水热组合、光照、昼夜温差、自然灾害

5. 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1)其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3)
  • 主导因素:地形
  • 意义
  1. 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
  2. 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3. 生态:森林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6. 中国各个气候带的熟制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经济作物

  • 热带:一年三熟热带水果
  • 亚热带:一年两熟或者三熟甘蔗(主要分布区福建、广东、广西)、油菜花(分布长三角)、水稻
  • 暖温带:(华北、黄土高原、南疆)两年三熟玉米、冬小麦、苹果、梨、棉花

注意棉花在中国的三大产区:南疆、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流域华北平原
注意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差异:纬度不同热量差异导致播种时间不同,在中国以北纬40°为界

  • 中温带(东北大部分、内蒙古高原、北疆):一年一熟玉米、春小麦、甜菜、花生、大豆
  • 寒温带(东北漠河):一年一熟甜菜
  • 高寒带(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青稞

7. 市场的作用(1)哪些要素能扩大市场(2)

  • 作用决定农场品的种类与规模
  • 冷藏保鲜技术的完善、交通的完善可以扩大市场

8. 举出科技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例子(4)

  • 温室大棚改良热量
  • 杂交水稻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条件
  • 缓坡修梯田改良不良的地形条件
  • 喷灌、滴灌改良水源条件

9. 花卉离市场近、乳牛业其次、粮食作物最远的原因

土地价格也会影响到农业的布局

  • 花卉:单位面积产值最高,靠近市场布局;易凋谢不方便长途运输,需靠近市场
  • 乳畜业:单位面积产值其次,也需靠近市场;易变质不方便长途运输,需靠近市场
  • 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值最低,要远离市场;占地面积要大,以提高经济效益

地区农业

10.珠三角基塘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区位因素(1)

主要区位因素:地形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后,桑基、蔗基转变为花卉、果树的因素(1)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因素:市场

珠三角基塘农业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意义(4)
  1. 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2. 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 社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4. 生态:将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因素(1)气候(热量)

东南丘陵适合种茶树的因素(1)土壤 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1)水源 南蔗北甜的因素(1)气候(热量) 杂交水稻的因素(1)科技

12.中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自然1社会1)、劣势(自然1社会1)

  • 优势
    1. 自然: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 社会:劳动力充足,给农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
  • 劣势
    1. 自然:水旱灾害频发
    2. 社会: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生产规模小

13.中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自然5、社会1)、劣势(自然1)

  • 优势
    • 自然
      1.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
      2. 与南方地区相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3. 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好
      4. 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品质好
      5. 黑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品质好
    • 社会
      1.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 劣势
    • 自然:纬度高,热量不足

14. 西北发展农业的优势 (自1 + 社1) 、劣势 (自1、社1);主要分布 (1)

  • 优势
    • 自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社会:地广人稀
  • 劣势
    • 自然:水源不足
    • 社会:交通不便

新疆农业分布:山麓冲积扇地区,沿着水源绿洲分布

15.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自然1、社会1)、劣势(自然1、社会1)

  • 优势
    • 自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 社会:地广人稀
  • 劣势
    • 自然:海拔高,热量不足
    • 社会:交通不便

农业品质

16.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6)

  1.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积累有机物多,品质好
  2. (纬度或者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吸收的营养物质多,品质好
  3. (纬度或者海拔高)热量不足,病虫害少,农作物品质好
  4. 培育优良品种,品质好
  5.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品质好
  6. 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纯天然无污染,品质好

17. ★★★ 从市场角度探讨市场的优势(4)

  1. 市场广阔程度(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广阔,需求量越大)
  2. 离市场的远近,运输成本的高低
  3. 市场适应程度(一般农产品种类越多,市场适应性越强)
  4. 错峰上市,竞争力强(根据纬度高低判断上市时间早晚)

18.亚洲季风区包括哪几块区域(3)哪几种气候(3)水稻种植业耕地类型是什么(1)

  • 区域:东亚、南亚、东南亚
  •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耕地类型:水田

19.热季亚热季温季位置、气候特点、典型分布区(3+1+3)

  • 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东岸
    • 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分布地区:海南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中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广东南部、台湾南部
  • 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 分布地区:中国秦岭淮河以南
  •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大陆东岸
    •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分布地区:华北、东北、黄土高原

20.季水农业在亚季区的区位;缓解措施(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原因(6)

  • 区位优势(4+3)
    • 自然
      1.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2.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水稻的种植
      3. 位于河流冲积平原或者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
      4. 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给水稻提供灌溉水源
    • 社会
      1.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给水稻种植提供劳动力
      2. 人们喜食稻米,有饮食习惯
      3.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 区位劣势(1+2)
    • 自然
      1. 水旱灾害频发措施
      2. 修建水利工程(措施:调整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不均)
    • 社会
      1. 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低(措施:提高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
      2.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措施: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特点
      1. 水利工程量大(修建水利工程措施)
      2. 小农经营(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
      3. 单位面积产量高(精耕细作)
      4. 科技水平低
      5. 机械化水平低
      6. 商品率低(传统观念,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

21.描述透明温室大棚通过科技改良的不利因素(1)原理(1)

自然因素稳定,社会因素变化快,特别是市场、交通、科技

  • 热量;R? 太阳辐射进入大棚,将热量传给地面,地面以地面辐射形式将热量传出,但是被大棚阻挡,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 喷灌、滴灌通过科技改良的不利因素(1)水源
  2. 增施有机肥、在酸性土壤中加生石灰改良的不利因素(1)土壤
  3. 缓坡修梯田改良的不利因素(1)地形
  4. 说明科技发展使得农作物的生长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22.地膜、砂田的作用:

  • 地膜(4)
    1. 夏季黑色地膜的作用(2)削减太阳辐射,减少光照;减少蒸发,保留土壤中的水分
    2. 冬季透明地膜的作用(1)减少地面辐射散失,提高地膜中的温度
    3. 苹果树下白色地膜的作用(1)增加光效,反射太阳光
    4. 砂田主要分布地区(1)干旱地区(中国西北)
  • 砂田(4)
    1. 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产品品质好
    2. 减少水分的散失,减少蒸发
    3. 砂田孔隙大,有利于增加下渗,保持土壤中水分
    4. 可以增大地面粗糙程度,削减风力

农业迁移

23.热带发展中国家地区成为花卉主要出口国的原因(5)

  1. 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利于花卉的生长
  2. 花卉的市场需求量增大
  3. 政府政策的支持
  4. 冷藏保鲜技术的完善及交通的完善,扩大了市场
  5. 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
24.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得以发展的原因(4)
  1. 采用科技种植蔬菜,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
  2. 冷藏保鲜技术的完善及交通的发展
  3. 蔬菜的需求量上升
  4. 政府政策支持

25.乳产品布局从市场转向原料地的原因(2)

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交通的完善

26.江浙地区桑蚕业衰落的原因(1)

城市化水平高,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少

其转向广西的原因(2)
  1. 纬度低,气候条件好
  2. 劳动力价格低
  3. 土地价格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7.农作物的种植界限向高纬度移动的原因(4)

  1. 全球气候变暖,使高纬度地区热量增高
  2. 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培育了耐寒品种或者温室大棚)
  3. 农作物的需求量上升
  4. 政府政策支持

28.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商品粮基地让位给东北、华北的原因(自然1社会3)

  • 自然: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河网密布,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
  • 社会:
    1.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
    2. 城市化水平提高,农用地被城市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3. 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29.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7)

  1.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设施、网络设施、交通设施)
  3. 打造品牌,加强宣传
  4. 打造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5. 提高科技水平,培育优良品种
  6.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立体农业(有地势起伏的地区)、都市农业、观光农业
  7.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0.荷兰发展花卉种植业的区位优势(自然3社会5)区位劣势(自然1社会2)
  • 优势
    • 自然
      1. 温海,全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加上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温和湿润,有利于花卉的生长
      2. 地处西欧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花卉的种植
      3.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总量较多,河网密闭,灌溉水源充足
    • 社会
      1. 国内外市场广阔;
      2. 有完善的花卉销售及流通系统,交通便捷;
      3. 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4. 有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科技发达;
      5. 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经验丰富,花卉品质好

31.使易变质的农产品保证其新鲜程度采取的措施(3)

  1. 培育优良品种,延长其保质期
  2. 易变质的物品需要低温储藏,发展冷藏保鲜技术
  3. 完善交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2.法国相较于比利时发展农业的优势(1)劣势(1)
  • 优势:纬度低,热量更充足,上市时间早
  • 劣势:离市场远,运输成本高
33.发展中国家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优势一定有(2)

1.廉价劳动力;2.廉价的土地

34.地区地形复杂,有一定地势起伏,其发展农业的优势使什么(3)

  1. 充分合理利用利用土地资源、光热资源
  2. 海拔高差大,水热差异大,可以种植多种类型的农作物
  3. 可错开农作物成熟期,延长市场供应时间

35. ★★★ 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自然1,社会1) 出现的地区 (1) 中国严重地区 (2) 最严重的地区

  • 自然: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 社会: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 出现地区:干旱地区
  • 中国西北华北(其中华北地区最严重)

36.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3)

  • 海陆位置(离海洋越近昼夜温差越小)
  • 海拔(正常情况下海拔越高,昼夜温差越大)
  • 天气情况(晴天昼夜温差大,阴雨天小)

37.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4)

  • 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 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多
  • 天气情况:晴天多,日照长,太阳辐射多
  • 昼长:白昼长,太阳辐射多

R?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多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多
深居内陆为高山高原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多

R? 四川盆地(四川、重庆)太阳辐射少
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部分地区太阳辐射最多的时间
  • 长江中下游:7.8月份
    • 原因:伏旱天气,又热又干
  • 华北、东北:5、6月份
    • 原因:雨季未到,且太阳高度变大
  • 昆明:冬季
    • 原因: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冬季降水少,且太阳高度较大

38.棉花在中国的三大区域(3)棉花生长的条件(4)

  • 三大区域:新疆南疆、黄河流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条件:
    1. 光照充足
    2. 土壤疏松,透气性强
    3. 降水少
    4. 灌溉水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