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4,社会9)
- 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 社会: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机械化水平、政策、饮食习惯、种植历史、工业基础、土地价格
2.农业的特点(3)
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3.农业的实质(1)农业发展体现的思想(2)
- 实质:决策者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 思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4. 气候要素中的六个小要素
热量、降水、水热组合、光照、昼夜温差、自然灾害
5. 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1)其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3)
- 主导因素:地形
- 意义:
- 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
- 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 生态:森林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6. 中国各个气候带的熟制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经济作物
- 热带:一年三熟热带水果
- 亚热带:一年两熟或者三熟甘蔗(主要分布区福建、广东、广西)、油菜花(分布长三角)、水稻
- 暖温带:(华北、黄土高原、南疆)两年三熟玉米、冬小麦、苹果、梨、棉花
注意棉花在中国的三大产区:南疆、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流域华北平原
注意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差异:纬度不同热量差异导致播种时间不同,在中国以北纬40°为界
- 中温带(东北大部分、内蒙古高原、北疆):一年一熟玉米、春小麦、甜菜、花生、大豆
- 寒温带(东北漠河):一年一熟甜菜
- 高寒带(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青稞
7. 市场的作用(1)哪些要素能扩大市场(2)
- 作用:决定农场品的种类与规模
- 冷藏保鲜技术的完善、交通的完善可以扩大市场
8. 举出科技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例子(4)
- 温室大棚改良热量
- 杂交水稻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条件
- 缓坡修梯田改良不良的地形条件
- 喷灌、滴灌改良水源条件
9. 花卉离市场近、乳牛业其次、粮食作物最远的原因
土地价格也会影响到农业的布局
- 花卉:单位面积产值最高,靠近市场布局;易凋谢不方便长途运输,需靠近市场
- 乳畜业:单位面积产值其次,也需靠近市场;易变质不方便长途运输,需靠近市场
- 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值最低,要远离市场;占地面积要大,以提高经济效益
地区农业
10.珠三角基塘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区位因素(1)
主要区位因素:地形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后,桑基、蔗基转变为花卉、果树的因素(1)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因素:市场
珠三角基塘农业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意义(4)
- 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 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 社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 生态:将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因素(1)气候(热量)
东南丘陵适合种茶树的因素(1)土壤 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1)水源 南蔗北甜的因素(1)气候(热量) 杂交水稻的因素(1)科技
12.中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自然1社会1)、劣势(自然1社会1)
- 优势
- 自然: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 社会:劳动力充足,给农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
- 劣势
- 自然:水旱灾害频发
- 社会: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生产规模小
13.中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自然5、社会1)、劣势(自然1)
- 优势
- 自然
-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
- 与南方地区相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好
- 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品质好
- 黑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品质好
- 社会
-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 自然
- 劣势
- 自然:纬度高,热量不足
14. 西北发展农业的优势 (自1 + 社1) 、劣势 (自1、社1);主要分布 (1)
- 优势:
- 自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社会:地广人稀
- 劣势:
- 自然:水源不足
- 社会:交通不便
新疆农业分布:山麓冲积扇地区,沿着水源绿洲分布
15.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自然1、社会1)、劣势(自然1、社会1)
- 优势:
- 自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 社会:地广人稀
- 劣势:
- 自然:海拔高,热量不足
- 社会:交通不便
农业品质
16.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6)
-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积累有机物多,品质好
- (纬度或者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吸收的营养物质多,品质好
- (纬度或者海拔高)热量不足,病虫害少,农作物品质好
- 培育优良品种,品质好
-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品质好
- 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纯天然无污染,品质好
17. ★★★ 从市场角度探讨市场的优势(4)
- 市场广阔程度(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广阔,需求量越大)
- 离市场的远近,运输成本的高低
- 市场适应程度(一般农产品种类越多,市场适应性越强)
- 错峰上市,竞争力强(根据纬度高低判断上市时间早晚)
18.亚洲季风区包括哪几块区域(3)哪几种气候(3)水稻种植业耕地类型是什么(1)
- 区域:东亚、南亚、东南亚
-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耕地类型:水田
19.热季,亚热季,温季位置、气候特点、典型分布区(3+1+3)
- 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东岸
- 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分布地区:海南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中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广东南部、台湾南部
- 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 分布地区:中国秦岭淮河以南
-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大陆东岸
-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分布地区:华北、东北、黄土高原
20.季水农业在亚季区的区位;缓解措施(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原因(6)
- 区位优势(4+3)
- 自然
-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水稻的种植
- 位于河流冲积平原或者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
- 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给水稻提供灌溉水源
- 社会
-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给水稻种植提供劳动力
- 人们喜食稻米,有饮食习惯
-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 自然
- 区位劣势(1+2)
- 自然
- 水旱灾害频发措施
- 修建水利工程(措施:调整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不均)
- 社会
- 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低(措施:提高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
-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措施: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特点
- 水利工程量大(修建水利工程措施)
- 小农经营(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
- 单位面积产量高(精耕细作)
- 科技水平低
- 机械化水平低
- 商品率低(传统观念,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
- 自然
21.描述透明温室大棚通过科技改良的不利因素(1)原理(1)
自然因素稳定,社会因素变化快,特别是市场、交通、科技
- 热量;R? 太阳辐射进入大棚,将热量传给地面,地面以地面辐射形式将热量传出,但是被大棚阻挡,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 喷灌、滴灌通过科技改良的不利因素(1)水源
- 增施有机肥、在酸性土壤中加生石灰改良的不利因素(1)土壤
- 缓坡修梯田改良的不利因素(1)地形
- 说明科技发展使得农作物的生长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22.地膜、砂田的作用:
- 地膜(4)
- 夏季黑色地膜的作用(2)削减太阳辐射,减少光照;减少蒸发,保留土壤中的水分
- 冬季透明地膜的作用(1)减少地面辐射散失,提高地膜中的温度
- 苹果树下白色地膜的作用(1)增加光效,反射太阳光
- 砂田主要分布地区(1)干旱地区(中国西北)
- 砂田(4)
- 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产品品质好
- 减少水分的散失,减少蒸发
- 砂田孔隙大,有利于增加下渗,保持土壤中水分
- 可以增大地面粗糙程度,削减风力
农业迁移
23.热带发展中国家地区成为花卉主要出口国的原因(5)
- 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利于花卉的生长
- 花卉的市场需求量增大
- 政府政策的支持
- 冷藏保鲜技术的完善及交通的完善,扩大了市场
- 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
24.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得以发展的原因(4)
- 采用科技种植蔬菜,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
- 冷藏保鲜技术的完善及交通的发展
- 蔬菜的需求量上升
- 政府政策支持
25.乳产品布局从市场转向原料地的原因(2)
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交通的完善
26.江浙地区桑蚕业衰落的原因(1)
城市化水平高,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少
其转向广西的原因(2)
- 纬度低,气候条件好
- 劳动力价格低
- 土地价格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7.农作物的种植界限向高纬度移动的原因(4)
- 全球气候变暖,使高纬度地区热量增高
- 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培育了耐寒品种或者温室大棚)
- 农作物的需求量上升
- 政府政策支持
28.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商品粮基地让位给东北、华北的原因(自然1社会3)
- 自然: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河网密布,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
- 社会:
-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
- 城市化水平提高,农用地被城市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 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29.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7)
-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设施、网络设施、交通设施)
- 打造品牌,加强宣传
- 打造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 提高科技水平,培育优良品种
-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立体农业(有地势起伏的地区)、都市农业、观光农业
-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0.荷兰发展花卉种植业的区位优势(自然3社会5)区位劣势(自然1社会2)
- 优势
- 自然
- 温海,全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加上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温和湿润,有利于花卉的生长
- 地处西欧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花卉的种植
-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总量较多,河网密闭,灌溉水源充足
- 社会
- 国内外市场广阔;
- 有完善的花卉销售及流通系统,交通便捷;
- 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 有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科技发达;
- 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经验丰富,花卉品质好
- 自然
31.使易变质的农产品保证其新鲜程度采取的措施(3)
- 培育优良品种,延长其保质期
- 易变质的物品需要低温储藏,发展冷藏保鲜技术
- 完善交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2.法国相较于比利时发展农业的优势(1)劣势(1)
- 优势:纬度低,热量更充足,上市时间早
- 劣势:离市场远,运输成本高
33.发展中国家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优势一定有(2)
1.廉价劳动力;2.廉价的土地
34.地区地形复杂,有一定地势起伏,其发展农业的优势使什么(3)
- 充分合理利用利用土地资源、光热资源
- 海拔高差大,水热差异大,可以种植多种类型的农作物
- 可错开农作物成熟期,延长市场供应时间
35. ★★★ 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自然1,社会1) 出现的地区 (1) 中国严重地区 (2) 最严重的地区
- 自然: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 社会: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 出现地区:干旱地区
- 中国西北和华北(其中华北地区最严重)
36.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3)
- 海陆位置(离海洋越近昼夜温差越小)
- 海拔(正常情况下海拔越高,昼夜温差越大)
- 天气情况(晴天昼夜温差大,阴雨天小)
37.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4)
- 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 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多
- 天气情况:晴天多,日照长,太阳辐射多
- 昼长:白昼长,太阳辐射多
R?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多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多
深居内陆为高山高原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多R? 四川盆地(四川、重庆)太阳辐射少
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部分地区太阳辐射最多的时间
- 长江中下游:7.8月份
- 原因:伏旱天气,又热又干
- 华北、东北:5、6月份
- 原因:雨季未到,且太阳高度变大
- 昆明:冬季
- 原因: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冬季降水少,且太阳高度较大
38.棉花在中国的三大区域(3)棉花生长的条件(4)
- 三大区域:新疆南疆、黄河流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条件:
- 光照充足
- 土壤疏松,透气性强
- 降水少
- 灌溉水源充足